人物簡介
李清泉,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深圳大學校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首席科學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第六屆科技委地學與資源環境學部常務副主任,“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現代交通領域專家組成員,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第二委員會WG II/7主席,ACM SIGSPATIAL中國分會創會主席,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團隊成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測繪與地理信息》主編,《測繪學報》、《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編委,中國地理信息系統產業協會副主席。
長期從事地理信息系統、智慧型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指導碩士研究生50餘名,博士研究生20餘名。主持完成了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三十餘項科研項目。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了973計畫項目“大城市交通擁堵瓶頸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目前 正在主持973計畫項目“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等項目研究工作。
主持開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無人駕駛智慧型車”,“LD雷射掃描測量系統”,“車載多感測器集成智慧型路面檢測系統”,“大型雷射動態彎沉測量系統”,以及車載導航與位置服務、車輛監控與移動資產管理、路面信息管理等軟硬體系統;解決了多感測器同步與集成控制、多源數據融合處理與分析、道路彎沉連續測量關鍵技術和產業化問題;研究成果實現產業化,具有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發表學術論文近400篇,出版專著5部,登記軟體著作權13項,申請專利9項;“空間信息網路服務技術及其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名),“三維複雜空間目標集成建模關鍵技術與套用”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車載路面快速檢測與測量系統”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複雜動態交通環境下網路導航與物流配送關鍵技術與套用”獲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
主要經歷
1981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武漢測繪學院工程測量系本科、碩士研究生學習;
1988年6月至1996年6月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工程測量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6年2月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12月晉升為教授,2000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996年6月至1999年7月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科技處副處長、處長(1993年9月至1998年6月在職攻讀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博士學位);
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助理;
2000年1月至2000年8月任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任武漢大學副校長;
2003年11月至2009年6月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2012年7月13日,正式成為深圳大學校長。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成就
國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計畫現代交通領域專家組成員,《測繪學報》、《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編委。
長期從事地理信息系統、智慧型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指導博士研究生20名,碩士研究生40名。主持完成了863計畫項目“空間信息移動用戶服務系統”,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空間信息移動服務關鍵技術”、“城市交通系統的時空模型與可視化方法”以及橫向科技合作項目等二十餘項。主持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LD-1雷射掃描測量系統”,“車載多感測器集成智慧型路面檢測系統”以及車載導航軟、硬體系統,並且實現產業化。結合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三大檢索40餘篇,累計引用超過1200次),出版專著5部,登記軟體著作權13項,專利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名),教育部一等獎(第一名)等科技獎勵。
社會兼職
中國交通地理信息系統協會創會主席,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副會長,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湖北省測繪學會副理事長,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第二屆“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湖北省第八、九屆政協委員,湖北省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武漢市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副主席。
2015年5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2016年5月,入選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地學與資源學部委員。